微評-有競爭才有競爭力

 

旺報【本報訊】

新加坡幼教業者近日在中部辦徵才說明會,5.4萬元的起薪、供餐、分紅,誘人的徵才條件讓人睜大眼睛。新加坡到台灣大舉挖才,對像包括幼教老師、放射師、藥師、治療師等,這個曾被台灣某任外長諷刺為「鼻屎大的國家」,招收台灣、大陸人才行之有年,也不曾聽聞其民眾擔心大陸很大、台灣很大,飯碗被搶,勞工沒工作。新加坡國家競爭力被評為世界第一,引入競爭、不怕競爭才是致勝關鍵。

蔡英文要照單全收嗎?

針對民進黨與社運團體的脫節現象,蔡英文表示自己以疼惜的心態看待學生,雖然外界對民進黨在這陣子社運中的缺席與邊緣化頗多批評,但她認為學生到最後還是會需要民進黨。顯然,蔡英文覺得到選舉時,青年學生就會自動整隊歸營,票投民進黨。但學生之前占領立院、要求退回服貿、制定《兩岸監督條例》,表現出強硬抗陸的台獨傾向。今天她要收編學生,是要把學生主張照單全收,或者這些學生其實就是她的青年軍?事關蔡英文的兩岸政策走向,必須對外清楚說明,不能選擇性地悄然收割。

=========================================================

經濟學人:台灣前途恐越來越由街頭決定

編譯組/報導

最新一期《經濟學人》雜誌以「大風起兮」(When the wind blows)為題,副標則為「總統向反核示威低頭」。報導台灣的街頭運動沸騰,並指出馬英九總統在「服貿」及「核四」兩大政策上,先後對街頭運動讓步。影響所及,不僅是馬總統已成跛鴨,台灣的前途也越來越可能由「街頭」決定。

《經濟學人》雜誌指出馬英九總統在「服貿」及「核四」兩大政策上,先後對街頭運動讓步。(好房資料中心)

張慶忠 反核四 反服貿(大刊頭)

雜誌指出,林義雄絕食,引爆台灣新一波廢核街頭運動。儘管一再宣稱核能攸關國家經濟發展,但馬政府不想製造烈士,所以很快就屈服。林義雄結束絕食,台灣的核能政策也變得支離破碎、千瘡百孔。

「非核家園」是民進黨的基本主張。但直到二○一一年日本福島核電廠災變後,「廢核」主張才得到台灣民眾普遍的支持,而林義雄的絕食更為「廢核」帶來更強的動能。馬總統為了維護核四,甚至罕見地與民進黨主席蘇貞昌在電視鏡頭前激辯。反核民眾也在街頭展開抗議,四月廿七日更有三萬人上街。

報導指出,馬英九曾與幕僚會商,其中一人對他說,總統的主張都是「百分百正確」,問題是「沒人聽得進去」。幕僚力勸馬英九寧可先讓步,不要甘冒林義雄為「廢核」而殉難的風險,同時也兼顧到街頭的祥和。核四政策於是出現急轉彎,行政院長江宜樺宣布核四「停工、封存」,由公投決定存廢。《經濟學人》用astonishing(令人大吃一驚)形容核四政策急轉彎。

至於接下來台灣的政治將往何處走?街頭抗議不僅是主要象徵,且已成為決定性的力量。在反核抗議之前,先有學生為了「反服貿」而占領立法院,馬英九也讓步了。

新形態的抗議起初讓以抗議起家的民進黨喜出望外,現在有部分成員要求黨中央全力配合。然而,這樣做對民進黨不無風險。可望代表民進黨問鼎二○一六總統大位的蔡英文,雖認同抗議者的目標,但也表示不能靠社會運動治國,需要回歸政治。

問題是如何才做得到?《經濟學人》指出,街頭抗議頻仍,反映出台灣民眾普遍對政治體制疲弱感到幻滅,但街頭運動將更加弱化體制。任期還有兩年的馬英九已成跛鴨。或許,台灣的前途越來越由街頭運動來決定。

說文解字/When the wind blows

《經濟學人》報導標題When the wind blows的字面意義是「當風起時」。根據《劍橋英文辭典》,俚語way/direction the wind blows意為「看風向辦事」,也就是有所行動前,先了解其他人的意見。報導認為馬總統的重大政策跟著街頭運動的主張急轉彎,無非就是看民意風向辦事。 (編譯組)

=================================================

學者:民主似非競爭力必要條件

 

(中央社記者曾依璇巴黎9日專電)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教授布里斯撰文指出,1個國家的競爭力不僅來自增加出口,也不只是經濟成長,甚至民主也似乎不是必要條件。

布里斯(Arturo Bris)剛接任IMD全球競爭力中心主任,他在1篇文章中提出5項人們對國家競爭力常見的錯誤觀念。

他首先表示,政府和國際組織都把提升國家競爭力當作經濟政策的目標,但「競爭力」一詞應以一國利用資源及經濟動能創造繁榮的能力去理解。

布里斯指出,首先,國家競爭力不是零和遊戲,與企業競爭不同,企業之間在市占率上非輸即贏,但提升國家競爭力卻是有競有合,長期來看,每個國家都可以是贏家。

其次,出口雖是一國競爭力的動能,但「國家競爭力也不僅是增加出口」,例如美國的進口就大於出口,打造強健的國內消費市場也是良方;若一國政策多專注於振興海外產業的工作機會,就有礙競爭力。

還有,一國競爭力未必需要民主制度,例如民主未發展成熟的新加坡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都在競爭力排行榜上名列前茅。

雖然在民主制度下較少有貪腐、更多透明度、更尊重財產權,但民主似乎不是提升競爭力的必要條件;他提出1項省思:是民主促使一國更具競爭力?還是競爭力最後導致對民主的需求?

再者,國家競爭力也不意味人民更幸福,或許有相關,但不能劃上明確等號。

最後,他說,國家競爭力也不僅是經濟成長,經濟成長只是競爭力的長期副產品,競爭力是經濟表現、概念、價值、資源和能力的綜觀,只有摒除對競爭力錯誤觀念的國家才能面對全球市場的挑戰。

IMD將於5月底依慣例發布今年的全球競爭力排名。台灣去年為第11名,比2012年的第7名衰退。1030409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台灣前途
    全站熱搜

    台灣萬里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