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專訪》檢評會委員彭文正︰司法若被政治利用 重回白色恐怖

記者林慶川/專訪

檢察總長黃世銘涉及濫權監聽及洩密被起訴,檢評會也做出決議,認定黃世銘犯下七大違失,除報法務部移送監院彈劾,並建議將黃撤職。檢評會委員、台大新聞所教授彭文正認為,「黃世銘」只是一個代名詞,若特偵組不受有效制衡,不管任何人當檢察總長,都會膨脹自己的權力。

彭文正說,濫權監聽常衍生出政治偵防的問題,若司法再被政治利用的話,台灣會再回到白色恐怖時代;目前檢評會充斥「內部人的思維」,建議非法律人的委員應要過半,才有助司法改革。

問:特偵組認為你擔任檢察官評鑑委員會(下均稱檢評會)發言人,對外發言不當,評鑑過程也有未審先判情形?

彭文正答:如果說我有什麼成見的話,那就是我與司法人不一樣,我有媒體人的成見,就是「打破砂鍋問到底」,在評鑑的過程中,我不覺得我冒犯了黃世銘,不覺得我冒犯了司法體系,或我問了不該問的問題,我問受評鑑人時,就是不設限,把事情問清楚,黃可能因此認為我對他不友善。

問:你是一個媒體人,怎麼會被挑入檢評會?

答:我當年幹記者時,一開始就是跑警政司法新聞,後來我做了很多有關司法方面的研究,四年前,做過一個全國檢察官與法官的大規模普查,我做的是媒體與法律人所謂的「第三人效果」,此研究也有發表,可能是這樣,司法院兩年前才推薦我。

我對司法體系一直存有特殊的感情,我平常不太去演講,但司法體系找我去演講,再遠我都去,我很積極在傳達一個理念,就是司法官要把媒體看成第四權,不要動輒辦媒體誹謗罪或洩密罪,媒體的報導內容是放在一個公眾平台上讓大家檢驗,我的理念是:「一個東西放在通風有陽光的地方,不管是什麼,都不會發霉。」

問:你常強調,人民有知的權利,即使司法體系也應透明,為何?

答:特偵組抨擊我發言時涉洩密,但你要看洩密是圖利誰?如果洩密的目的,是打擊政敵,是圖利自己,那洩密是不對,而我是把這個秘密「洩」給全國關心這個司法案件的大眾,對這個社會是有正面的幫助,如果還被認為這叫洩密,那我「求仁得仁」,更何況,我攤開的東西,都沒有指名道姓。

檢評委員 非法律人應過半

問:你認為檢評會的組成,應如何會比較妥適?

答:檢評會放在法務部底下,就有一點「屋頂」的壓力,目前主要都是讓法界的人參與,也不是很好,第一屆檢評會的委員都很優秀,學識、操守及能力都沒有問題,但他們有很多的難處,因為評鑑的對象,很多都是他們的同事、長官、下屬;同在一個體系中成長的人,很多思維都很接近,這就是「內部人的思維」,如果大家認為,司法的問題應讓社會大眾檢視,那麼非法律人的委員應至少要有一半。

若不制衡 特偵組自我擴權

問:為何你投書媒體,說司法是一個「黑盒子」?

答:現階段,監聽無所不在,監聽完後,依法要寄通知書給當事人,也沒有落實的做,關說要登記,也沒有做到,沒有落實的做,卻也沒事,是因為在司法體系內有「官官相護」的問題,掌握權力不受制衡是最可怕的,「黃世銘」只是一個代名詞,特偵組若不受制衡,在裡頭的任何人都會膨脹自己的權力。

問:你未連任檢評會委員的心情?

答:我的歷史性任務已經完成了,我在體制內看清楚後,可以轉換在體制外進行改革。在檢評會時,我心情很悶,因為,這個不能講,那個也不能講,檢評會如果不和社會溝通,是不對的。台灣社會常常走在知法犯法的懸崖邊緣,犯法之後,毫不自覺,也毫無反省,這個時候,公民的力量也要適時展現出來,不要讓台灣因此沈淪下去。

問:你曾主張評鑑過程應全程公開,為何?

答:我們其實經過很長時間的折衝及投票,最後勉強過關,這可說是司法改革史上重要的一頁,評鑑黃世銘等人,是一個社會高度矚目案子,在法治教育上也有很重要的意義,我甚至主張應該像立院公聽會一樣,採LIVE(現場直播)方式,司法不應該不語,「司法不語」這四個字,被拿來過度詮釋,以至於隱藏了很多的黑暗面,但這個公開評鑑的決議,因有「必須被評鑑人同意」的但書,最後並未真正公開。

問:你怎麼看黃世銘在檢評會中的答辯?

答:誠實是一個人很可貴的基本情操,每一個人若把誠實當成品格當中最根本的基礎,就不容易犯錯,洩密或關說是人性中常見的瑕疵,每個人都可能違犯,但違犯了之後,怎樣去面對這個問題,是合理化?還是坦白去面對?我認為,受評鑑人如何看待自己做過的事情,可以讓人看出,他未來會不會再犯,若是狡辯,合理化自己的行為及死不認錯,我是相當不以為然。

問:你覺得特偵組監聽過程出了什麼問題?

答:現階段監聽很氾濫,「傷害人權莫此為甚」,不只是監聽,包括搜索、收押等制度都要改革,監聽常衍生出政治偵防問題,如果我們把近期引起軒然大波的特他字第六十一號案件衍生出來的監聽內容攤在陽光下,全民看了一定會對濫權監聽一事深惡痛絕,因此,也要想辦法提高監聽門檻,如果司法再被政治利用的話,台灣真的會回到白色恐怖時代。

問:司法體系還有什麼需要改進之處?

監聽氾濫 傷害人權莫此為甚

答:我已著手在寫一個白皮書,要對司法改革這一塊提出一些建言,我覺得司法官操人之生殺大權,一定都要上法律人的職業倫理課,另外,除了檢評會,還需要調查官評鑑委員會、警察評鑑委員會,因為這是另外一個「黑盒子」。

為什麼我提到應成立調評會,前一陣子,我看到媒體寫到一個案例,就是捷運局一個小官被控貪污案纏訟多年(編按:前捷運局南工處工務所主任王則賢,十三年前被控在「台北捷運新店線環境控制工程弊案」與包商合謀灌水,高價承作消防排煙工程,一、二審均判無罪,但高院更審卻逆轉改重判十三年,王以調查局筆錄不實,判決理由矛盾為由,上訴最高院中),但追根究柢,是因為調查局的筆錄明顯與事實相反所造成,如果當事人不是那麼懂法律,或是看不懂司法文書,或是請不起律師,他可能就被犧牲掉了。

要正視濫權上訴的問題,「錯殺比縱放要嚴重」,我們也看到很多的案子,經過多年纏訟,最後無罪定讞,這些人的名譽權如何回復?德蕾莎修女(Mother Teresa)曾說:「愛的反面是恨,但是冷漠比恨更可怕」,有很多事情,若我們沒看到就算了,但看到了卻迴避它,那良心的譴責與不安會更大,因此,當這個體系無法自我改變時,全民就要有所行動。

另外,司法官手上的案子太多,裁判的品質當然差,司法文書白話文化也刻不容緩。

============================================

三億法官現形是司法黑暗的一天
 
「三億法官」現形!台中高分院民庭法官胡景彬曾因投資地下錢莊、養小三、喝花酒遭休職三年,回任後又涉嫌利用「假勸和」手法賣案收賄三百萬元,並假借關說案詐欺二十萬元,檢調發現胡景彬有三房妻妾、三億多元資產、不明財產四六四七萬元,最高檢察署特偵組偵結,依貪污等罪嫌起訴胡景彬等六人,並對胡景彬求處重刑,有人認為這是司法黑暗的一天,一點也不為過。

該案在今年八月廿九日偵辦時,包括胡景彬及其三房黃月蟾、友人廖幸利被收押,十月廿九日又延押一次,而案件起訴後,台中地院召開移審庭,法官裁定胡景彬、黃月蟾二人繼續羈押禁見,廖幸利三十萬元交保、不得接觸證人。

最高檢察署特偵組大動作,由特偵組代主任張進豐、組長林豐文到中機組召開記者會對外說明,洋洋灑灑的擺放出近三年的偵辦卷宗,及胡景彬所收藏的部分名酒,張進豐表示,目前所查出胡景彬涉案明確的有兩起案件,其餘可疑涉案部分還必須再追查。

整起案件偵結起訴,檢方並請求對胡景彬從重量刑,也請求對其不明財產來源四六四七萬元,及在中港大飯店收賄案中的三百萬元現金予以查扣。

六十三歲的胡景彬資產驚人,但他不愛骨董、名車等,反而喜歡「看得到」、「能拿在手上」的價值物,除了愛將成捆現金放保管箱、放家中外,檢調此次查扣最多的就是三一九瓶名酒,其中還有頂級的路易十三。

胡景彬行事低調,為了提防查緝煞費苦心,在外不敢太過招搖,深怕被調查人員盯上,在談要事時還會「變裝」,他在車上會放鴨舌帽、外套等道具,在中港大飯店股權糾紛案中,調查人員就發現他「冒險」與律師林松虎會面時,戴帽改裝後才到事務所與林碰面。

胡景彬和三房的住處則是「低調中見奢華」,就連花台都是頂級大理石打造,胡不愛收藏骨董,但有專屬房間擺設所收到的贈酒,將藏酒當成投資之一,所收藏的名酒琳瑯滿目,從被冠上酒中之最等級陳年白蘭地路易十三,到已停產的黑金龍陳年高粱酒都有,由於黑金龍高粱已停產多年,市場上流行的說法是「喝一瓶少一瓶」,價格從萬元以上起跳,而胡景彬保存的路易十三,從外包裝到酒保存良好,調查人員估計可能有十萬元以上的價格。

胡景彬做事十分謹慎,部分名貴的酒,還會加標註是何人所送,由所送酒的名貴程度,也可去研判案件的「用力程度」,若是一般的酒,則可在飯局時作公關請友人共飲。

胡景彬貪污案,是司法史上被查扣不明財產最多的法官,他從事司法工作長達三十四年,經驗、資格都相當老練,但風評不佳,十多年前曾涉投資地下錢莊、放高利貸,甚至發生婚外情姘居生子、出入酒店等不正當場所,民國八十六年間被休職三年,監察院通過彈劾案。

胡景彬另被控放高利貸「吸血」,被害人走投無路向檢方自首並要求保護,但法院審理時,胡景彬都推給弟弟,最高法院最後以罪嫌不足改判無罪確定。

司法的官司無罪,胡景彬休職三年後,照樣重披法袍,雖然先調地服務,但後又回到台中老地盤,以檢方所公布查扣龐大現金及複雜的男女關係,相信絕非一朝一夕所為,胡卻直到九十九年七月,特偵組查了三年才曝光,難怪挖不出胡褲袋裡鈔票的祕密。

貪污、收賄等因見不得光,司法行政首長要查扣很困難,但利用辦案索賄等小動作,同庭其他人理應可察覺;就連司法官「家務事」,也要用更高道德標準檢視,一有風聞即要查明,否則司法官辦人不辦己,無異官官相護。

又法官法、檢評會都是事後懲戒制度,無法收立即嚇阻之效,以胡景彬為例,是長時間的犯案,因此平時考核勝於事後諸葛。

已故的司法院長林洋港,過去常說司法如同皇后的貞操不容懷疑,但如今一連串司法司涉貪案件爆發,司法官如果不能把財產和生活放在陽光下檢驗,這樣的個案絕對不會是最後一個。

劉志成 2013/12/26

 
 
============================================

2013立院年度漢字 「假」字奪冠

新頭殼newtalk2013.12.27 鄭凱榕/台北報導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自2008年開始,每年都會舉辦「立法院十大新聞」及「立法院年度漢字」票選活動,今(27)日上午則召開記者會,公布由民眾、上百個民間團體與公督盟會員團體共同票選的結果,2013年的立法院年度新聞,第一名為「九月政爭,國會關說疑雲」;至於立法院年度漢字,則由「假」字奪冠。

公督盟表示,歷年來,立法院年度漢字分別為2008「黑」、2009「私」、2010「唬」、2011「恥」、2012「廢」字。而今年民眾選出了「假」字作為年度立院代表字,第2、第3名分別為「騜」、「偽」,這反映出立法院今年仍未擺脫過往的負面形象,讓民眾普遍感覺到議事效率不彰,並未克盡代議職責。在執政黨席次過半的狀況下,立法院彷彿行政院的立法局,黨意凌駕於民意,民眾對立法院的失望可見一斑。

網友對「假」的解釋為「逢場作戲,台前說(演)一套,幕後搞一窩。沒有所謂憂國為民的理念,只有利益、權力,與下任選舉的選票」。針對網友的解釋,公督盟執行長張宏林表示,就是因為立法院「假審案,真偷懶」,希望立院能記取教訓,在剩下的任期中認真問政。

至於網友所票選的2013年立法院年度十大新聞依序是:
第1名:「九月政爭,國會關說疑雲」;
第2名:「多元家庭修法,院會一讀付委」;
第3名:「食安出問題,立委爆料齊把關」;
第4名:「非核家園民意高,核四停建公投提案立院衝突多」;
第5名:「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立院強力把關」;
第6名:「假考察,真旅遊,立委考察無工作報告」;
第7名:「103年度中央政府預算擬舉債2739億,再2個百分點破舉債上限」;
第8名:「特偵組濫權,國會遭監聽」;
第9名:「會計法修法特別費除罪化民意反彈,立院覆議撤銷」;
第10名:「立院倒閣表決大戰,45:67未通過」。

公督盟理事長施信民認為,十大新聞關聯性強,如:「特偵組濫權」及「立院倒閣」,可說是「九月政爭」的後續效應。

這次「九月政爭,國會關說疑雲」榮登2013年立法院年度新聞榜首,公督盟認為,九月政爭至今真相未明,然而紀律委員會效能不彰,以拖帶變,至今紀委會連「調查報告」都未送交院會,表面上調查卻無實際作為,可說是一種「假治」。

公督盟表示,多元成家修法,於院會一讀付委,引發各界討論並辯證,而此次修法也是亞洲國家中「第一位」;今年食品安全問題頻傳,毒澱粉、偽摻假油,乃至於銅葉綠素的驗出,同樣也呼應「假」字。

此外,爸爸非核陣線召集人李卓翰認為,三月的反核大遊行,展現民眾對「非核家園」的決心,立法院號稱最高民意機關,並未成為推動廢核的力量,反而以「核四停建公投」假意回應民意,以拖帶變;而日前總統馬英九下令加速舉辦「兩岸服務貿易協定」公聽會速度,然朝野協商後,仍按協商原意,公聽會辦完後於下個會期審議。

長榮大學社工系講師許主峯表示,經由民眾票選出的十大新聞,就是需要持續追蹤的十大問題,千萬不要讓新聞成為舊聞,甚至成為歷史、懸案。

2008年立院十大新聞榜首為「開放議事隨選視訊系統」;2009年為「美牛案,藍綠互推」;2010年為「ECFA審議,在衝突與無共識下通過」;2011則是「前立委李慶安雙重國籍案」為榜首;2012年為「行政院秘書長林益世擔任立委貪污遭起訴」一案奪冠。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白色恐怖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台灣萬里晴 的頭像
    台灣萬里晴

    台灣萬里晴~Taiwan~

    台灣萬里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