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嚴長壽:別跟大國比 以小康心態愛台灣

 

中研院國內院士季會今天上午邀請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以「台灣改變的支點」為題演講,嚴長壽提到,過去台灣有經濟奇蹟,即使面臨退出聯合國、中美斷交都挺過來。但這些都過去了,我們現在擁有自由、民主,可以說是華人社會文化深度最高的地方,我們應該自詡為亞洲的瑞士或丹麥,不要再用大國的心態去和他國相互比較,而是以小康家庭的心態,共同愛護這塊土地。

嚴長壽指出,台灣只有2300萬人,不要再用國與國之間的比較,尤其是和其他鄰近大國相互比較,我們應該做的是向歐洲的瑞士、丹麥等國看齊,學習如何成為一個有高度文明的國家,利用文化深度去感染其他亞洲國家。

嚴長壽說,現在大家一天到晚批評政府,看起來大概沒什麼希望,但他自己也從來沒有少過對政府的批評,「但我覺得台灣不缺批評,台灣也不缺看到問題的人」;但台灣真正缺的是有人願意捲起袖子來,貫徹執行在自己的領域做到成功。

看到學運等衝突,嚴長壽表示,學生的憂慮可以理解,但表達方式有討論空間;不過,就算學生用激烈的方式抗爭,也難歸責學生,畢竟大人的身教就是如此,學生每天看立委在議場霸占主席台,才會用同樣的方式訴求。

嚴長壽演講中也提到自己五年前罹患癌症,割除一個腎和膽,已經是「無膽之人」,當時就想利用人生最後的時光到偏鄉貢獻心力,沒想到五年過去了,還有機會站在中研院院士季會的講台上演講,他依舊是中氣十足地想要為國家做一點事。

他也提到,台下的院士和他一樣都是戰後嬰兒潮的世代,看到下一世代的年輕人發起學運,對未來產生恐慌,這都可以理解,他說:「我們這個世代應該多做一點事!」他在偏鄉努力觀察這些花東孩子需要什麼,院士們也能做一點事,幫下一個世代的年輕人找到台灣未來的發展方向。

>中研院院士季會每年舉辦三次,邀請在國內的院士可以一起齊聚一堂聽演講或分享最近的研究,今天上午邀請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演講,包括中研院院長翁啟惠、前院長李遠哲、副院長陳建仁與前成大校長賴明詔等人都全程聆聽。

=======================================================

嚴長壽:應共同喜歡這塊土地

(中央社記者黃名璽台北9日電)財團法人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今天說,台灣是小康家庭,應共同喜歡這塊土地,共同珍惜好不容易打造的家園。

嚴長壽上午應中央研究院國內院士季會邀請,發表「台灣改變的支點」專題演講,中研院院長翁啟惠、前中研院院長李遠哲等人都到場聆聽。

嚴長壽認為,台灣真的是天之驕子,有機會在過去那段時間把台灣帶到今天這樣的層次,要再重新來都很難,大家要珍惜現在所擁有的資源。

他說,台灣不要再用大國的心態去比較外國,要把自己想成是亞洲的瑞士、丹麥,是亞洲最有文化深度、可以影響別人的國家,「我們是小康家庭,但是我們要兄友弟恭、父慈子孝,要共同喜歡這塊土地,共同珍惜好不容易打造到現在的家園」。

嚴長壽表示,若海外人才也是一個存款的話,台灣這十幾年來,幾乎提光了過去的存款,而這個影響,對台灣造成不夠國際化是最大的傷害。

他說,從側面見證這個過程,當他在參加國際會議時,部會首長把去立法院開會視為比到國外開會更重要時,「他告訴你他的優先次序在什麼地方」;當一個派到國外的代表,接待從台灣來的官員比跟當地官員打交道更重要時,「你就知道他扮演什麼角色」。

因此,嚴長壽認為,「他用有限的資源結果用的都是在做內交的事」,當你看到這些荒謬的過程在發生時,就發現台灣即使在最有錢的時候,都忽略了真正潛在的危機,也就是沒有栽培這些未來有國際觀的公務人員。

他說,台灣再也沒有像過去那個時代,買了單程機票去到美國肩負使命,那個時代的年輕人在危機意識下往前進;現在台灣失去那種危機意識,以為金融的榮景會永遠持續。

嚴長壽說,要讓台灣走出傳統思維,人是可以被改變的。教育是必須要改變的,但要從老師開始;老師必須被改變,要先從家長開始。選民必須要改變,選民不能只選出人後就不管他,也要負責監督。其實台灣是在走向改變,只要稍微扭轉一下,只有一步之遙、一念之轉,就可以看到改變。1030509

=======================================================

嚴長壽:醒醒吧!家長 別扼殺子女

長期關注教育議題的財團法人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昨天演講時,直指台灣教育最大的障礙,是老師會直接給予「標準答案」,主觀引導太強到限制學生思辯。

他說,「一定要大學畢業」的思維,則讓家長成為扼殺子女的兇手,「醒醒吧!現在要進大學太容易,不進大學才了不起!」

嚴長壽以好友、國際知名小提琴家胡乃元為例,胡乃元以前學琴時拉完一首曲子,就會等待老師講評,可到國外學習後,老師卻要他自己想「拉得好不好」,為什麼這首曲子要這樣詮釋,在哪個片段放入哪種情感。

嚴長壽說,老師應該和學生一起學習、思辯,甚至「左右逼宮」學生的觀點,讓他們反覆想到無路可逃,才能讓學生有原創力;但台灣的高中教育卻完全扼殺自由,運動也沒有,只要會死背、考試就好。

「在家也是!乖乖念書不用洗碗!」嚴長壽說,「我們這一代人以為打造出經濟奇蹟這麼美好環境,孩子不爭氣是他們的錯,但其實是我們不要孩子負責任、真實面對自己,過度呵護子女是父母責任!」

談到家長最擔心的出路問題,嚴長壽覺得,新鮮人的就業能力不該百分之百取決於有沒有大學學歷,且現在念大學容易,可讓孩子先出去做事一段時間,再回來決定自己是否準備好、需要繼續念大學。

>「大家不要再期待經濟奇蹟那樣的未來,我甚至認為那不是必要,我們雖不盡完美,卻仍是華人社會貧富差距最接近、文化深度最高、宗教最平等的社會。」嚴長壽希望,別再拿台灣和大國比較,「台灣是小康家庭,我們應該朝亞洲的丹麥、瑞士方向看齊,共同去喜歡這塊土地。」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台灣萬里晴 的頭像
    台灣萬里晴

    台灣萬里晴~Taiwan~

    台灣萬里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