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氣爆省思 發展石化代價何其大

 

 

高雄氣爆事件、造成嚴重死傷,讓各界開始檢討、發展石化業的代價,環保署最近打算修正’’環評法’’施行細則,其中針對石化業,明定面積在100公頃以上,都必須進入更嚴格的二階審查。

數公里長的凱旋路炸開,高雄氣爆造成死傷慘重,讓各界驚覺,缺乏工安管理的石化業,就像是不定時炸彈。對此經濟部提出石化專區,讓石化業集中、並退出人口稠密區。根據環保署最新預告「環境影響評估法施行細則」修正草案,將來石化工業區面積超過一百公頃,環評要直接進二階。

==環保署綜計處長 葉俊宏==

一百公頃大概很難變成

一個石化工業區

所以如果它是一個

新開的工業區

大概都會超過一百公頃

大部分都要走二階的程序

不過環保團體認為這樣的修正意義不大,因為就算再嚴格,環評也只是末端審查,應該從源頭徹底檢討石化政策,而對政府提出的石化專區概念,環團也痛批根本在替石化業解套。

==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 李根政==

高雄遭受到

這麼大的石化災難之後

江揆想出的辦法

其實是幫石化業

轉進跟解套的方法

其實是很不道德

繼續守著那一條

可能隨時會爆炸的

石化產業的老路

近年來石化產業持續擴張,氣爆事件後,六輕儘管自動撤銷五期開發案,仍積極推動四期的擴建,但被要求汙染量要看總量、更不能增加,環評仍無法過關。環保團體表示,政府如果滿腦子只想推動石化專區,卻不顧環保與對

=======================================================================

毀滅與重生

人不可能與石化廠、管路當鄰居,經濟、就業機會卻不能一夕抹殺。
大爆炸帶來毀滅,也讓人有機會深思,高雄與石化產業都需要一起重生。

驚天一爆 炸出不願面對的真相……

一場劃破午夜寂靜的大氣爆,瞬間奪走三十條人命,讓高雄人痛醒。

原來高雄都會區底下深埋政府官員、業者都說不清楚的地下管路,人、車與石化原料一起在馬路上下跑,丙烯是那麼可怕又致命的原料;更揭開了驚人的事實,石化產業帶來了上中下游四兆多元產值、36萬就業人口,但夢時代旁就是石化儲槽、高鐵站蓋在石化廠旁,280萬高雄人被石化廠包圍。

這場氣爆 掀開了哪些老問題?

石化產業可不要嗎?扣除未上市的中油,石化業市值高達二∙五兆元,占台股的十分之一。

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梁啟源說,比台灣還要地小人稠的新加坡仍在全力發展石化業,為什麼台灣不要?韓國還喊出要成為紐約、倫敦、新加坡之後,全球第四大石油貿易中心。

此刻除了究責,更該深思台灣石化業該何去何從。

先讓我們解開謎題,為什麼高雄市區會有石化原料?

當年十大建設,以日據時代留下的燃料廠為基礎,興建高雄煉油廠,並且興建仁大、林園石化工業區。那時候高雄煉油廠與仁武、大社是緊緊相鄰的,並不需要埋管線穿越市區。

但隨著產能擴增,原料需求增加,石化廠新建提案,又遇環評不過或土地取得困難等問題,業者開始進口原料,運進內陸工廠。東聯化學總經理蔡錫津說:「相較於化學槽車在馬路上行駛的風險,地下管路效益高、安全性也比較高。」

這些問題 為何錯失解決良機?

其實今天港區進原料、市區扛風險,加工廠在郊區的問題是可以解決的,二十四年來有三次機會能讓台灣石化業擺脫今天現況,還能升級提高競爭力。

第一次機會是九○年代,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取得六輕投資許可,為平衡中油與台塑體系,中油體系的東帝士集團與中油分別取得推動七輕及八輕,打算選擇一塊靠海土地,將上中下游都整合在一起,提高競爭力。

但七輕選上的廠址遇上了黑面琵鷺,環評過不了關;八輕則始終處於土地無法取得的狀態。最後一次機會是中油與民間業者共同組成一家公司(國光石化),這提案碰到白海豚保育,以及世界各國對於地球暖化議題的重視,國光石化最後因環保被判出局。

整合機會沒了,只好獨善其身,拚命挖管路進口原料,長期推動大社石化工業區遷廠的沈建全指出,「從林園、中油大林蒲到大寮、仁武、鳥松到大社,過去八年來總共新建了十三條地下管路。」這等於在高雄市的人口稠密區又多埋下十三個未爆彈。

梁啟源指出,短期加強管路安全檢查,讓石化業繼續運作,避免台灣經濟受到嚴重衝擊。

中期解方是集中石化業者在高雄大林蒲到林園這一帶的西南沿海,原料進出直接用管線,不用再穿越高雄市區到大社、仁武、大寮;而且擁有經濟規模之後,才有足夠資源能夠自主研發,開發高值化的石化產品。東聯化學總經理蔡錫津說:「如果每家業者都不賺錢,每年怎麼有辦法撥營業額3%到4%的經費投入研發;又說去日本引進高值化的石化原料生產,試問人家如果正在賺錢,怎麼可能授權給你,讓你與他競爭,一定等到不賺錢了,才會放出來給台灣。」

因此最重要的是建立經濟規模提高競爭力,有錢之後才有辦法研發。未來也才有機會用這樣的經濟規模爭取頁岩氣商機。


=======================================================================

氣爆後的石化之路…

高雄氣爆事件釀成驚人災禍,也爆出國內石化產業工安問題,石化產業跟核四議題都有點像,其影響的範圍及面向都非常廣。石化業關係到國內產業的競爭力,而且在中韓FTA生效後,韓國石化及塑化業對台灣的壓力更大,台灣不能完全沒有石化產業,卻又不能生活在隨時可能出事的環境中,台灣的政府,看到問題癥結了嗎?

現代文明社會沒有人可以完全不用膠製品,小到常用塑膠袋、塑膠鞋,大到汽車、建材,都需要用到這個產業所生產的相關產品,這次的工安意外,讓大家更不喜歡石化產業,但是台灣真的能夠沒有石化業嗎?這是厭惡石化產業的台灣人必須深入思考的,而 沒有塑化業,台灣一向自豪的電子製造業,是不是也會受影響?一大串接下來得處理的疑問,都需要政府及業者共同努力解惑。

眼前,國內的塑化業面對愈來愈多的競爭;尤其中韓FTA簽訂生效後,台灣四大製造業業當中,化學工業將首當其衝,推估化工產值衰退高達4.63個百分點,影響金額就達到台幣2276億元,而且集中在石化、塑橡膠商品。

這些損失台灣承受得起嗎?如果認知台灣不能沒有石化業,那政府更應該制定一個更完善的制度。瑞典加強對石化塑膠業嚴格管理的經驗,讓石化業者時時有警覺心,刻刻把工安放在心上,這才能確保不會再有類似事件發生,也才能說服國人台灣可以發展石化業,石化業者也不必悲情成為台灣人民眼中的「嫌惡設施」。

【2014/08/04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

 

〈自由廣場〉【青年論政】立即開始產業轉型

2014-08-10

◎ 郭柏廷

二○一○到二○一一年間,是否興建國光石化的爭論聲尚在耳際縈繞。然而,在一場史無前例的大氣爆中,卻炸出了台灣產業政策一貫「重經濟,輕人命」的發展模式。在隆隆的爆炸聲中,依稀還聽得到政府和資本家們那些有關千億產值和就業機會的高聲呼喊,也聽見來自基層人民的微弱哀嘆:「反正不是被炸死,就是被毒死。」

七○年代起我國為擺脫石油危機而積極發展石化產業,然而,在當時的時空背景及政治氛圍下,並未將各類污染及工安事故的風險納入廠商成本計算,長久以來在官商勾結的裙帶式資本主義(cronyism)運作下,政府樂於任由財團賺進大把大把獲利,而龐大的外部性成本則由基層民眾承擔。

此次氣爆,炸出的不僅僅是政府及財團長期以來草菅人命,疏於監督的真相,更炸出了我國扭曲的產業發展邏輯。想當然耳,一場大爆炸,石化業退出台灣的聲音開始甚囂塵上。這樣的理想聽上去卻不免令人感到不切實際,畢竟石化業維繫著數十萬個家庭的生計。不過當前政府應該做的是立即制定完整法規,使得無論石化業或其他高耗能、高污染的產業,能夠面對其應當負擔的真實成本,讓此等早已不合經濟效益的產業,以較為緩和的方式漸進式地轉換或淘汰,而將釋放出的資本與人力導向更具生產力、低成本(包含外部成本)、高利潤的永續性產業。整個過程可能歷時數年甚至數十年,但當務之急是我們必須立即開始。

一場悲劇過後,當重建與安置告一段落,我們應痛定思痛,盡快將做為口號多年的產業轉型付諸實行,檢討自過去到現在不斷透過放鬆管制來吸引投資的產業政策,停止在全球化的競爭中,以競相擺爛、逐底競爭(race to the bottom)的錯誤發展策略埋葬台灣前途。

(作者為清華大學經濟系畢業,國會法案助理)

==================================================================

〈自由廣場〉人工築島 設高雄離岸工業區

2014-08-12

◎ 賴明煌

台灣之高耗能高污染石化工業,不僅政商關係交錯,且如癌細胞盤據各重要都會區邊緣,普遍在碼頭下往內陸以地下管道不分晝夜貫穿商業、住宅區,送達各下游生產工廠。同樣情況的台北、新北與基隆等,發生類似高雄氣爆肇災的機會與嚴重程度,悲觀看來真是指日可待。

另一方面,二○○九年莫拉克八八水災迄今五年,伴隨多次水災留下龐大砂石,仍有很多淤積河床上,這些尚未清疏約五億立方米以上的砂石,如同土石流淤積區,正伺機而動,令人擔憂。

筆者的構想是,短期內要把石化產業如此根深柢固、利益龐大與就業機會眾多的產業去除,似乎不可能。因此何不參照日本關西國際機場設在離岸三公里的瀨戶內海,我們以詳細地質調查與審慎設計及分年分區建造,就近把高雄海岸線長六十三公里、深約廿公尺海濱離岸區,規劃成數個寬達八公里、長十公里且間距三公里人工築島,把我們卅三年前施作高雄旗津過港隧道等的深約四十米板樁工程圍築成離島,再把河川上砂石料加水輸入填築,不僅解決河川堆積可能肇災的土石料,以及嫌惡事業生產到處匿填、到處污染的爐石,也可把一些高危險設施如石化業、煉油業與中船、中鋼及小港國際機場等,遷建於這些人工築島上,再以高架捷運與高速公路橋梁銜接,如新加坡裕廊島工業區在無中生有達三千二百公頃成為亞洲最大石化王國。

同時,我們也可規劃在人工築島上設置水庫,讓颱風季節的洪水利用輸砂鋼管導入築島水庫,減輕高雄市區淹水機會,又可就近給築島上高耗能與耗水的產業使用;若旱季時還可抽水回本島過濾使用。

只要好好用心規劃、施工、管理,就可把無用且可能肇災的砂石與洪水,變成可用資源,並且把危害都會區的地下管線與嫌惡產業等遷出,透過大興土木、新增國土來改善居住環境、升級產業實力,並創造優質政績,執政首長何樂不為?(作者為成功大學土木工程博士,工程技師)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高雄氣爆
    全站熱搜

    台灣萬里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