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東西充塞胸懷,有鯁在喉。
國家被欺負,被看衰小,逆來順受,被大國從門縫裡秤斤論兩也就罷了,現在還被小到無以復加的所謂國家嗤之以鼻,熱血就鬱卒在胸中,氣到想吐。
馬英九治理下,為什麼僅有的邦交國,紛紛求去?
有的遮遮掩掩,有的公然去中國朝拜,面子都不給中華民國,看來,邦交國要個位數了。推終極統一的馬英九不會以此為憂的,他一來視免簽證如同建交,二來,這正是外交休兵的具體成果。
因為台灣不是他的祖國,所以,他不擔心建交國一日少過一日,雖不叫大使還有代表名稱吧。但是,台灣被當作中國一省,但是,人家不掛你國旗,但是,人家不當你一回事,教台灣人怎不抓狂?
那些二次大戰前出生的可以想落葉歸根,可是,戰後好幾個世代生於斯長於斯,這兒就是故鄉、祖國,根的所在,秋葉要飄落的方向。
會無動於衷嗎?只要有家國之思,只要看中國對台飛彈旅從五個增加到七個,只要他國視台灣如無物,傷口永不結疤,悲傷之血無以止。
在自己國家,有人真的不是同一國的!(資深記者黃明裕)
================================================
社論-習近平的中國夢與台灣的未來
作者: 本報訊 | 中時電子報 – 2014年7月22日 上午6:01工商時報【本報訊】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世界盃足球賽落幕後隨即飛抵巴西,參加金磚五國峰會,接著訪問阿根廷、委內瑞拉與古巴,完成具有高度戰略意義的中南美洲國事訪問。這是習近平上任之後推動「中國夢」的又一次重大成就。我們看到今年大陸的領導人忙碌奔波在國際戰略舞台上,感受到習近平全力提升中國國際領導地位的強烈企圖心。
2014年的國際地緣政治舞台,堪稱多事之秋,從紅海的以色列、波斯灣的伊拉克、黑海的烏克蘭、南中國海、到東海的釣魚台衝突步步升高,歐盟、美國、俄羅斯、中國與日本等大國博弈籌碼越堆越高。習近平與李克強因此以極高的頻率進行國家元首層級的訪問,也邀請德國總理梅克爾、俄羅斯總統普丁等國家元首到大陸訪問;這些重大的外交突破,正顯示大陸在國家實力崛起的浪潮下,勇於面對挑戰,將地緣政治的危機視為國力突破的機會。
習近平主政之後,就揭櫫「中國夢」的旗幟,不論大陸各個城市或是遙遠的農村,舉國上下都熱烈討論著中國夢的未來與實踐。對於習近平來說,他從一個下放農村的知識青年,並隨著大陸的經濟成長,承擔越來越大的責任;他有太多的悲情與委屈,也因此了解到廣大民眾的普遍追求,他的中國夢不只是一個奮鬥向上的夢想,動力更源自改造中國、完成民族復興的歷史責任。
習近平所揭示的中國夢,既有富國強兵的精神層面,也有具體經濟成長的實際層面。他曾經說,中國夢就是要在2020年「讓人民收入翻一番」,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也就是2049年)「建構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歸根究柢就是實現人民的夢想。當前國際政治博弈固然波濤洶湧,但是為了國富民強的中國夢,習主席主動出擊,掌握機先,在美、俄、歐三方的角力戰裡,以中國獨特的地位,深化與各國之間的結盟,取得合縱連橫的最佳槓桿,更為大陸企業創造取得全球重要戰略資源的機會。
我們看到在烏克蘭的危機中,中國結盟俄羅斯與歐盟,取得重要的政治與經濟的成就,藉由與俄羅斯簽訂長期天然氣供應合約,突破多年來障礙重重的戰略資源互換;大陸在烏克蘭的危機中,不只取得關鍵仲裁者的地位,更獲得重大的經濟利益。我們也看到習近平訪問南韓,成功與南韓總統朴槿惠攜手突破了北韓的歷史包袱,讓中國在東海取得最重要的戰略夥伴。
上個月大陸前往南海設立鑽油探勘平台,更是主動出擊的成功範例。大陸不僅向全世界明確宣告南海是中國的領海,而且以實際的行動證明了對南海有實質掌控的能力,戳破了美國與菲律賓等國所編織的口水防衛網。日前新華社報導鑽油平台確實找到油氣,並且順利返回基地,可以說是大陸國際戰略與戰術運用的巨大勝利。
面對大陸的日益壯大,台灣政府與民間在研究兩岸關係互動慣性,仍然侷限在統獨、藍綠的舊思維,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民進黨台獨黨綱凍結與否的爭議。其實當台灣還在爭論已經二十餘年沒有答案、造成自己內耗的統獨問題時,大陸早就已經從更高角度的中國夢,來思考兩岸的關係了。
習近平在接見台灣各界代表的時候,總是以「兄弟齊心、其利斷金」的角度,勉勵出席的雙方代表;李克強在闡述兩岸關係的時候,也緊緊圍繞「兄弟關係」的主軸,認為兩岸的兄弟關係是打斷骨頭還連著筋。習近平也不只一次呼籲兩岸同胞,攜手來圓中國夢,共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的復興作出貢獻。
正是以中國夢的高度來面對兩岸關係,因此台灣即使發生了重大的學運事件,對岸仍然以兄弟齊心的態度,穩健地繼續從各個層面推進兩岸交流的工作。也正是以中國夢的高度,習近平、俞正聲以及國務院台辦的領導官員們,跨過台灣小打小鬧的政治內鬥,反而訂定了更宏遠的目標,持續朝向兩岸高層領導峰會與政治談判的方向邁進。
在中國夢的引導下,大陸對台灣以兄弟之誼相待。台灣所創造的成果,大陸都當成是自己的成就而感到自豪;台灣所面臨的困難,大陸都以大哥的關懷願意協助度過難關。相對的,台灣也應該理解中國夢的願景,與對岸的大哥攜手,雙方合作在波濤洶湧的國際政治、經濟舞台上乘風破浪,一起完成屬於中國人世紀的中國夢。
=====================================
外媒:金磚五國貌合神離 微笑背後醞釀對抗

金磚五國欲成立開發銀行 總部設哪裏未達一致
路透社7月15日報導說,金磚五國巴西、中國、印度、俄羅斯和南非將在週二簽署成立一個新的發展銀行。它是為了對抗西方主導的機構如世界銀行。
來自金磚五國的官員說,上海將可能是總部,但是參與談判的官員週一在巴西告訴路透社,對於銀行總部在哪裏設立仍然沒有達成一致。
中共動機遭深刻懷疑
中國也計劃成立一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習近平在接受南美媒體採訪的時候說:「將致力於完善治理的國際體系和主動推動擴大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事務的代表性和發言權。」
但是中共面臨外界對於其動機的深刻懷疑,金磚五國其他成員也擔憂中共可能劫持新銀行服務於自己的利益。
中共在南海和東海強悍的主權爭奪行動以及增強的軍事實力,已經攪動地區不安並造成華盛頓的擔憂。
習近平會晤莫迪 路透:微笑背後對抗在醞釀
路透社報導說,習近平和莫迪在抵達金磚五國峰會之後很快會晤。習近平週二在巴西邀請印度總理參加11月份在北京舉行的21國APEC峰會,在世界人口最多的兩個國家領導人的首次會晤中發出一個合作信息。
但是報導說,在習近平跟莫迪在80分鐘會晤的微笑背後,兩個鄰國之間的對抗在冒泡,兩國在爭論誰將主持金磚五國聯合開發銀行的總部。
印度從未參加過APEC峰會,它早就尋求成為它的一員以便幫助經濟發展。金磚五國預期週二啟動開發銀行,但是還沒有決定在哪裏建立總部,這給兩人的會面蒙上陰影。
主辦該銀行的領先候選人是中國和印度。「每個國家都希望(主辦銀行),印度也是如此。因為新德里和任何印度城市都有它的天然優勢,講英文,熟練的人力資源,如果你看看所有金磚五國的地理位置,印度處於正中間。」印度貿易部長尼爾馬拉•西沙拉曼說。
習近平也呼籲快速談判解決4000公里長的喜馬拉雅山邊境。中印在1962年為它爆發戰爭,最近爭議再次點燃。
德媒:金磚五國貌合神離
德國之聲報導說,金磚五國各成員國之間的情況差異很大,所以各方的經濟利益難以平衡。德國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的副主席朗哈默爾(Rolf Langhammer)表示:「我根本不知道怎麼將這些國家相提並論。」
看起來關係和諧的北京和莫斯科之間存有芥蒂。俄羅斯認為中國讓俄羅斯在中亞的影響力越來越小,另外,越來越多的中國人移居到人煙稀少的西伯利亞也讓莫斯科不滿。而邊境之爭給中印這兩個亞洲大國帶來影響。
經濟學家朗哈默爾認為,金磚五國計劃成立的開發銀行更像是一個向工業國家發出的政治信號:「金磚五國希望能夠擺脫——像他們所說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發號施令,同時也獨立於老牌工業國家掌控的地區開發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