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終結核四 林義雄奉獻生命
-
▲馬英九總統前往義光教會探視禁食中的林義雄,留下卡片承諾核四交付公投決定未來。(圖/總統府提供)
七十三歲的「人格者」林義雄,為「落實民主,停建核四」展開無限期的禁食。他曾經因為家庭遭逢殘酷鉅變而在獄中絕食,而之後,多次為啟蒙社會而禁食抗議、苦行千里。如今,執政黨若用政治動員、政黨鬥爭角度對待林義雄,恐怕又將釀成新的政治風暴。
林義雄參與政治與公共事務以來,曾幾度絕食、禁食。其中多是為了公共議題,以此自我犧牲的手段進行抗爭、並對民眾做啟蒙;只有一次,是因為絕望而絕食。
三○九反核就有意禁食抗議
四月二十二日,林義雄為核四無限期禁食,在太陽花學運甫結束之際,又為台灣的政治與社會帶來新的衝擊。林義雄在公開信中說:「核四爭議不單是要不要電的問題,更是要不要命的選擇。」他選擇以性命來喚起民眾對此議題的重視。
林義雄說,這封〈落實民主,停建核四〉公開信在三月十六日就擬妥,原計畫要在三月二十四日發表後隨即開始禁食,但因三一八學運而延擱下來。
其實,更早在今年三○九反核大遊行前夕,林義雄即已透過聯絡人向全國廢核行動平台表達打算透過禁食方式抗議核四的意願。參與全國廢核行動平台的工作人員說,林義雄基於尊重運動,向環保團體表達了他的想法,並尋求大家支持。
不過,當環保團體一聽到林義雄禁食的意圖都大力勸阻。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崔愫欣說,當時大家認為「廢核」是這個世代的責任,而運動本身也有自己循序漸進的進程,不一定要以如此激烈方式去做。加上林義雄年事已高,大家也心疼老人家做出這麼強烈的抗議舉動,因此希望能阻止他。
=============================================================
人格者林義雄 堅定意志撼動全台
記者李欣芳/特稿
受人敬重的「人格者」林義雄,以無限期禁食方式推動停建核四,他的堅定決心震撼台灣社會,瞭解林義雄意志的人正高度憂慮,若執政當局仍不對續建核四改弦易轍,他可能以身殉道。
「爸爸認為人應該有求死及選擇如何死亡的權利,而最使我欽慕的死法,是古印度的修道士,他們到了一定年紀,覺得不需要再活在世間,就獨自走入山林,不知所終」。這是林義雄在寫給女兒林奐均的家書「只有香如故」中,明確表明人有選擇如何死亡的權利,他的這番表白,對照此次的禁食行動,更加受到外界的矚目。
向來重然諾,人格與操守備受推崇的林義雄,被尊為台灣民主運動的精神領袖,美麗島事件之後,他的寡母與兩個女兒慘遭殺害,林宅血案迄今仍未破案,導致台灣社會這個深層的傷口仍未完全修補,而當年專制的國民黨政權如今再度執政,林義雄當前面臨的,依舊是悍然拒絕多數民意的國民黨執政當局。
林義雄宣布禁食的行動,瞭解他性格的人絲毫不敢輕忽他的決心與意志,不捨林義雄的舉動,蘇貞昌、蔡英文落淚、哽咽,尤其蘇貞昌連日奔走,會見台北市長郝龍斌、行政院長江宜樺,即是為挽救林義雄而努力,不過,蘇哽咽地說,這幾天的奔走仍然無效,言談之中,流露出他對林義雄的高度憂慮。
非核家園是林義雄追求的理想,一九九一年他創立核四公投促進會,宣導以公投決定核四的去留,並且身體力行,從一九九四年起發動至少三次核四公投千里苦行,不過,後來立院訂定的公投法高門檻,使林義雄意識到鳥籠公投問題的嚴重性。
二十年前,林義雄在首次核四公投苦行前禁食六天,如今,他選擇在林宅血案發生地義光教會無限期禁食,更凸顯他面對核四爭議的嚴肅態度,但已七十三歲高齡的林義雄,他的堅持,更讓許多人感到萬分不捨。
=================================================
林義雄禁食反核四 林飛帆:叫不醒的只有裝睡的馬政府
-
林義雄禁食 民眾痛哭 前民進黨主席林義雄22日在台北義光教會展開無限期禁食,訴求停建核能四廠。有民眾感到不捨,在義光教會內相擁痛哭。中央社記者吳翊寧攝 103年4月22日
前民進黨主席林義雄22日起禁食反核四,太陽花學運領袖林飛帆日前在與林義雄見面時落淚,他今(23)日清晨在臉書寫下「一個有良知的當權者,不會讓人民冒著生命風險死諫。」
林飛帆寫道,『如果絕大多數國家主人主張停建核四,掌權者卻仍有辦法以不光明的手段凌駕民意、續建核四,那麼我們的民主體制,就失去了正常的功能而陷入危機。而失去功能的民主體制,就不可能保護我們免於暴政的欺凌;更不可能形成共同的國民意志、以面對未來的內、外挑戰。』林義雄先生的話語、再簡單明瞭不過的訴求和集生命力量的行動,這些毫無疑問地早已喚醒多數的台灣人民。唯一仍然叫不醒的,只有持續裝睡的馬政府。
林飛帆認為,林先生說的很對,並非他在殘害自己的身體,真正逼著他採取非暴力抗爭的最後手段的,不是別人,正是馬英九政府。很多人對林先生採取絕食行動都感到心痛和不捨,因而提出各種可能行動方案。「但我也知道林先生的意志比任何人都要堅決,早在我們佔領議場前,他就已經下定決心並作準備了。很多與林先生密切接觸的前輩都說,這幾日林先生與他們談話像在交代遺言、做最後的叮囑。我不知道這是怎樣心情,能讓一個人如此超脫生死。」
想到這些,心裡都滿是震盪。
林飛帆說,「即便殘忍,但我想說,我支持林先生的決定。我確信,林先生是在為我們開闢未來的路。雖然至今我還沒能跟林先生好好聊過,我不知道他是否是因為對後生晚輩們懷有十足的信任,才放手一搏?今夜,我再不能多說什麼。只能說,我相信堅定而保有溫柔的持續行動使我們不致辜負他。而我們也必定會堅定地持續手邊未完成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