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先生:
三月十二日中午在您寓所聽到您將以禁食的行動,要求馬政府停建核四、補正公投法的決定時,我沒有多言。您平和而堅定的語氣,以義光教會做為禁食地點的選擇,已然傳遞了清楚的訊息,對於一向尊重生命價值的您而言,這個決定並不容易,但成定局。
從一九九四年組成「核四公投促進會」以來,過去二十年間,您不僅持續地為反對興建核四、建立非核家園的理念而奔走,更致力於喚醒台灣人民行使國家主人權利的意識,以直接民權的行使,對抗代議士違反民意的恣意決策與權力濫用。在一次又一次的關鍵時刻,您以無私無我的氣度、犧牲奉獻的精神以及堅忍卓越的意志,感召千千萬萬的台灣人民共同起身行動,為台灣民主的推進與深化,做出了貴重的貢獻。
二○○三年,當立法院通過了一個箝制人民行使直接民權的公民投票法之後,您又立即投入了要求相關機關及政黨「補正公投法」的運動,訴求落實「人民作主」的理念。然而,令人痛心的是,如今馬政權不僅沒有補正公投法的誠意,反而想要透過鳥籠公投法中二分之一投票門檻的嚴苛限制,無視主流民意反對繼續興建核四的聲浪,以詐術護航核四續建,不負責任地將台灣人民及後世子孫置於必須面臨毀滅性災難的險境。現在,馬政權竟然又厚顏無恥地妄稱您不是贊成透過公投來解決核四爭議嗎?刻意迴避現行公投法已實質剝奪人民受憲法保障的直接民權的問題。
您曾經再三告誡後輩:「不需要去罵人,只需要把理念與價值講清楚,做該做的事就好。」老實說,面對這個不斷選擇與人民站在對立面的馬政權,要不感到憤怒、要不出言叱罵,很難,真的很難。但是,您卻時時身體力行。就如同在二○○三年時,您發起「誠信立國」運動,要求朝野政治人物「說話算話」,兌現向選民做出的「立委減半」承諾。結果,立委成功減半了,不過該次修憲所附加的「單一選區兩票制」,雖然根本並非您所推動「誠信立國」的內容,但是該制度所造成「票票不等值」及「有利既存兩大政黨」的後果,卻使您無端蒙受不白之冤。即使如此,您仍維持一貫的氣度與原則,只是再度重申「政治人物不能沒有誠信」這個核心主張,為了避免政客乘機翻案,在當時選擇緘口不語,默默承受。
這次,為了「停建核四」、「補正公投法」的訴求,為了落實「人民作主」這個您一生追求的價值,您選擇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進行「非武力抗爭」。我相信,您的行動,不僅是在對目前這個不公義的政權表達最深沉的抗議,更重要的,是在喚醒馬政府由昏聵中驚起,是在號召台灣人民奮起做真正的國家主人。過去這段時間全國各地的聲援與響應,清楚地印證了,您為台灣、為民主所做出無怨無悔的犧牲與付出,已經感動了無數台灣人民的心,也已召喚了台灣各個角落的力量,許多人在您禁食的這段期間中,採取了各種不同和平非暴力的方式,要求馬政權回應絕大多數台灣人民與您共同訴求的「停建核四」、「人民作主」理念。
但是,當您的生命隨著禁食期間的拉長而一點一滴流失,掌權的馬英九卻依然為了自己那虛華無實的驕矜,絲毫不顧台灣可能即將陷入的動亂,所有的朋友都心急如焚,不知該如何阻止所有人都不願面對的悲劇發生。
在太陽花學運期間與您談話時,您曾經說過,因為您們那代努力不夠,所以現在還要讓年輕人為維護台灣民主而四處衝撞,感到十分愧疚。但是,您知道嗎,正是因為您一生無私無我的精神,在遭遇如此沉重的人生苦難之後,依然為這塊土地持志不懈的犧牲奮鬥,才感召了許多後輩加入攜手為台灣努力的行列。
二○一○年在一次「人民作主」的志工大會上,第一次近距離聽您說話,就被您深深吸引。當時您說:「說話不必大聲、也不必怒吼,因為,只要你說的話有道理,即使是小聲地說,也可以吸引別人靠近傾聽。就如同一朵芬芳的花朵,總是可以用花香吸引人們駐足親近。」
您的決定,大家都尊敬、也都支持,我們也會為了「下修公投門檻、立即停建核四」的共同目標而努力。最後,請容我說,島嶼已經露出了天光,希望您能留下來與我們一起為台灣工作,讓芳香延續。
(黃國昌 / 中研院副研究員)
=============================================
在某場學術論壇後,幾位檢察官與刑事法教授閒聊起最近的反黑箱服貿運動。有位檢察官感嘆說,檢察官最近壓力很大,動輒得咎,怕自己的偵辦動作會被指責秋後算帳,但又怕什麼偵辦動作都沒有,會被另一方指控瀆職。聽到這個抱怨,在場的一位刑法教授回應說,他覺得檢察官該偵辦的還是要偵辦,這本來就是檢察官的職責。
我當時沒說什麼,只是我一直在想檢察官究竟該怎麼做。關於公民不服從是否可阻卻抗議者之行為的違法性,或至少減輕其刑責,雖然我對這些問題已有答案,但我也同意這些問題在法學界並非毫無爭議。而我向來認為,面對爭議,檢察官不該自行決定,還是應該偵辦、起訴,法庭才是一個解決爭議比較適當的地方。
我之所以會有這樣的主張,無可諱言地跟不信任檢察官有關,雖然我也不是百分之百地信任法院。形成這個意見時,所關心的問題是特別費爭議,當時我的確對於檢察官是否「辦綠不辦藍」有所懷疑,所以擔心給予檢察官太多權限之後,心懷政治偏見的檢察官將會大量地寬待與其立場相近的政治人物,而讓社會失去正義。
但是這樣的見解,若要套用在學運上卻讓我感到不安。在論壇結束的隔天,我在網路上讀到作家楊翠的一篇文章,她是被檢方指控為三二三進佔行政院行動首謀魏揚的母親。文章中描述她的父母,也就是魏揚的祖父母,如何因檢察官的聲押行動,擔心孫子被國家機器迫害而受苦。對於曾經遭受威權政府無情打壓的政治受難者而言,這個苦恐怕不只是眼前的擔憂,還喚起過去深刻的傷痛。其他被國家追訴的抗議者或許沒有像魏揚這樣的家庭背景,但不代表他們的親人不會因為追訴行動感到痛苦,法律人如何能讓這些為台灣民主奮鬥的人承受這樣的煎熬?
關於檢察官該怎樣處理這次學運的問題,我逐漸產生以下的想法:「檢察官應回歸憲法,謹慎地決定是否發動偵查以及做出偵查中的任何強制處分,不需要等到法院做出判斷。不必要的偵查舉動,都是造成主張憲法權利之人民的負擔。在增加人民不必要負擔的這一刻,檢察官恐怕就讓自己成為政權的打手了。」魏揚祖父母在這件事上所受的苦,是上述說法相當好的佐證。特別是,在魏揚案中,如果檢察官依法行事「那也就算了」,問題是北檢對於魏揚的聲押自始問題重重。魏揚祖父母的苦,有相當大的成分,不是北檢刻意討好行政高層,就是要回應某些保守勢力之壓力所造成的。這些聲押的檢察官連個法匠都不是,要求他們有憲法高度,似乎過度期待這些人。
不過,檢察官曾經讓人失望,不代表我們就要放棄對於所有檢察官的期待,因此,一開始的矛盾還是必須要被處理。究竟檢察官該讓法院決定爭議事項,還是檢察官自己就負起責任,在爭議事項上做出追訴與否的決定?我現在的想法,傾向於檢察官自己就可做成決定,不需要等到法院才做出處理,畢竟陷入司法程序無可避免讓被告與其家屬煎熬,即便最後被判無罪。檢察官的決定除了受到輿論監督之外,再議(包含職權再議)與交付審判制度亦可讓上級檢察官與法院介入審查檢察官在個案的決定,如此可以減少黨同伐異的問題。倘若個別檢察官有不同的決定,引發爭議,檢察總長則可考慮召集內部會議,統一起訴標準,檢察總長為此決定負政治責任,至於檢察總長如何負起其政治責任則是另一個大問題。過去的制度強調檢察獨立,卻讓其權力過大難以制衡監督,這是未來重建制度時必須思考的問題。
在前任檢察總長狼狽下台,新任總長尚未上任之青黃不接的時候,上述的期待在個案中要達成似乎有相當的難度。寫到這裡,不由得感嘆,檢察官是否被信任是個法的守護者的確是問題的根源。倘若有這樣的信任,對於檢察官「黨同伐異」的擔心就不會存在,而檢察官就可以更為坦蕩地表示其法律意見,做出具有憲法高度的決定。我們的刑事司法體系,才不會成為不義政權的幫凶。
(李佳玟/成功大學法律系副教授、台灣人權促進會執委)
====================================================================
〔自由時報記者陳慰慈/台北報導〕
台北市長參選人、台大醫師柯文哲昨出席「反核暨台北建設新藍圖」政見會時表示,反核已是全民共識,呼籲全台泛藍首長清楚表態;另一位台北市長參選人、民進黨立委姚文智則點名甫獲國民黨北市長提名的連勝文,要求連也應「踹共」。
姚文智︰連勝文也應「踹共」
總統馬英九昨邀集藍營執政縣市首長商談核四,對此,柯文哲認為,台北市長郝龍斌、新北市長朱立倫與桃園縣長吳志揚這些北台灣首長,更應在黨意與民意間做出抉擇,清楚表態其立場,不過柯也嘲諷「我看現在也不是黨意,而是一個獨裁意見。」
籲藍縣市長表態
柯指,國民黨說核四蓋好封存再公投,他看是該拿的回扣先拿完再說,為何不先停建,公投決定要蓋再蓋,邏輯思考讓人無法理解、讓人啼笑皆非,「不要把老百姓當白痴」。
柯認為,政策有時要隨著時代改變,提出當時更恰當政策,在這一刻、這一秒,選擇先停建再公投,較符合邏輯思考,但目前公投法門檻太高,涉及民生議題的公投應修法降低門檻。
柯批馬政府,核四不應續建,但遺憾的是馬英九面對核四,並未提出任何善後方案,等於是綁架全民往核四的那條路走,但既然非核家園是全民共同理想,就應往非核方向前進,並準備核四不蓋後的能源替代方案。
姚文智指出,連勝文已獲得國民黨提名,且大台北有七百萬人,反不反核?連應出面講清楚,不要像龜兒子一樣躲起來。姚說,核四解套方法有很多,可透過國會刪除核四預算,通過《核四公投特別條例》、降低公投門檻,或透過大法官釋憲,可惜馬都不願面對解決。
======================================================================
旺報【羅印冲】
馬蘇會針對核四公投議題唇槍舌戰,大陸涉台智庫也密切關注。北京注意的是,台灣全島性公投的發展動向,未來是否可能延伸到涉及兩岸定位的憲政層次;同時也想透過觀察公投,更深入掌握台灣民意走向。
南京大學台灣研究所副所長劉相平受訪時就說,北京特別關注台灣全島性公投的發展,一旦全島性公投的議題涉入憲政層次的高度,「北京必然相當緊張」,也一定會有所回應。
這段時間,不少大陸學者都認為,台灣現在面對重大的公共議題,政府似乎都沒有主導能力,公投之聲才會風起雲湧,一部分也反映主政者施政的缺失。台灣應全心全力發展經濟,升級產業,不該自陷於意識型態的爭論。
至於降低公投門檻,大陸涉台學者也提出質疑,認為不足5成公民的參與和表態,是否符合公共行政的基本原理?如果門檻降到4成,那另外6成的民意怎麼辦?這樣公投出來的結果,會讓多數人樂於接受嗎?
北京還擔心,核四公投之後,服貿會不會也要公投解決,且不論服貿公投的結果,光是這個動作就足以衝擊兩岸關係。一位涉台學者就說,台灣如果用公投決定兩岸協議的命運,大陸也將面臨內部極大的民意反彈,「以後還怎麼談下去?」
=========================================================================
新頭殼newtalk2014.04.24 蕭維傑/綜合報導
媒體報導前總統李登輝昨天在台南演講提及核電議題時提出3個問題,李登輝今(24)日透過臉書澄清是「斷章取義」。他說,既然人民對「核四」的安全有疑慮,領導人就該傾聽民意,讓人民作主;若有人不願意瞭解其中的意思,僅擷取片段「斷章取義」,拿來滿足自己的主張,打擊人民的意志,令人遺憾。而當一個領導者聽不懂人民講的話,或只撿自己順耳的話聽,實在是民主政治的大災難。
《聯合報》今日在頭版以「李登輝問:不要核電,台灣怎麼辦」為題報導指出,民進黨前主席林義雄禁食反核四,李登輝23日在台南演講時連提3問,包括:「究竟有多少人同意林義雄的意見?」「沒有核電,要用什麼方法才有電?」「沒有核電,我們的生活要靠什麼?」
對於媒體摘錄演講片段報導,李登輝今天在臉書上提出說明。李登輝指出,「核四」是不是要停建,人民擔憂的是安全的問題,是生命受到威脅的問題。他認為當林義雄決定為停建核四禁食時,領導者應該去聽人民的聲音,是不是人民都與林義雄有相同的擔憂與主張,並由全民直接作決定。
李登輝接著指出,如果民意最後決定要停建「核四」,政府就應該進一步思考,「沒有核電,要用什麼方法才有電?」「沒有核電,我們的生活要靠什麼?」並且積極發展因應方案。例如他曾主張台電應民營化、利用20多萬公頃休耕土地,種植生質能源原料;或發展替代能源,提高再生能源發電比例等配套措施。
李登輝表示,他對「核能發電」的立場很清楚,他反對核四這種以「鈾」為原料的高風險、高汙染核能發電,這不是核能發電的唯一方式,應該思考研究低汙染的「釷」為核能發電方向。
李登輝強調,人民才是國家的主人,既然人民對「核四」的安全有疑慮,政府就應該傾聽民意,真正的讓人民作主,領導者並有義務與社會各界積極思考各種解決方案,這才是他談話的真正意義。若有人不願意瞭解其中的意思,僅擷取片段「斷章取義」,拿來滿足自己的主張,打擊人民的意志,令人遺憾。而當一個領導者聽不懂人民講的話,或只撿自己順耳的話聽,實在是民主政治的大災難。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