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花學運330走上凱道,吸引50萬人次北上遊行,海外台灣留學生熱烈響應!同一時間, 各國留學生和公民,也走上街頭,表達反服貿訴求。透過網路號召,這次全球共有17個國家,49個城市的台灣公民響應,活動網頁的參與人數,將近1萬5千人。
黑底白字,寫著大大的「清晨四點的民主」,由3621位台灣人集資的太陽花學運廣告,3月29、30日兩天,連續登上〈紐約時報〉國際亞洲版廣告,讓太陽花學運,受到國際注目。
響應330凱道大遊行,在墨爾本州立圖書館前集結,好幾百位留學生穿上黑衣,替海外留學生挺遊行,打響第一槍。布里斯本的大遊行,學生高舉標語沿街呼口號,還有當地警方擔任前導開路。日本超過1千名留學生,不畏當地刮風下雨的惡劣天氣,集結聲援。
還有義大利米蘭,由藝術大學留學生號召,是首次有台灣人發動的示威遊行。還有美國紐約、英國倫敦、德國柏林等各大城市,總計17個國家,49個城市,紛紛在當地3月30日走上街頭。
多倫多留學生:「雖然我在那麼遠的地方,我不能做什麼事情,但是我可以今天站在這個地方,發表我們的意見讓全世界人知道。」海外學子在遊行結束後,還與立法院議場學生,進行現場連線,互相加油打氣,號稱全球時差接力維護台灣民主運動,幾乎各地都沒有受到台灣駐外單位的支援,力挺服貿,海外台灣學子和公民,利用網路連結大動員,讓太陽花遍佈全球。(民視新聞 劉方慈、楊柏玨 台北報導)
=======================================================
談太陽花學運 張大春:看到集體的恐懼
-
太陽花學運持續蔓延,作家張大春說,讓我們有機會看到了悲憤、看到了壓制、甚至看到了驅打,以及集體的恐懼。
太陽花學運持續蔓延,作家張大春說,讓我們有機會看到了悲憤、看到了壓制、甚至看到了驅打,以及集體的恐懼。
張大春推出系列作品第二冊《大唐李白:鳳凰臺》,新經典出版社與TAAZE讀冊生活網路書店在26日晚間舉辦了李白學堂講座,讓張大春與風雲出版人顏擇雅進行新書對談活動,兩人在張大春的廣播節目長年有固定時段分享文化現象觀察或談論時事,但當晚的對談卻是顏擇雅首度嘗試來針對「大唐李白」系列作品提出評論。
「大唐李白」系列作品是張大春睽違多年推出的長篇作品,在發展這個作品錢張大春花了很多時間思考他下一個階段的作品該是怎麼樣的,小說能不能有新的突破。曾在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就讀比較文學的顏擇雅,對於現代以西方小說的架構與要素非常了解,當的書寫特性,看是筆記小說的樣貌,但她還無法完全定調這部作品的驅動力為何,但在讀完第二冊《大唐李白:鳳凰臺》後,她看出脈絡與小說架構,大唐李白並非傳記小說,李白並非主角,李白是一條線索,將層層史料與學識貫串成大唐,不斷使用前事後敘、後事前敘的手法,讓讀者一頁一頁深入唐代的生活中,她更以著名古文學家、民初作家錢鍾書作比擬,認為張大春突破「散錢無串」的遺憾,她相信《大唐李白》是ㄧ部繼承中文傳統更青出於藍的才學小說。
張大春則相信「李白」這個留名千古的名字便是驅動讀者閱讀的誘因,更趣味的分享他從歷史中看到的不同於一般的李白,「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根本是李白為推薦自己的酒樓所作,<將近酒>不過是李白代言酒商的文案,而尚未前進長安經歷曲折仕途的年少李白不過是個傻子。活動最後,讀冊生活董事長張天立打趣的提問,李白都可以從傻子變成千古留芳的奇才,那要如何能把馬英九變聰明?讓張大春只好簡單抒發對近期服貿事件的看法。
張大春承認對此次的「太陽花學運」相較於1990的的「野百合學運」更加令他心情騷動,他覺得自己對於這個議題與其可能造成的長遠思考還理解得不夠深,所以才讓他在這個公民議題上有更多的關注,他認為在這個事件讓我們有機會看到了悲憤、看到了壓制、甚至看到了驅離跟打,也看到在隱微的角落出現了不該在純潔活動中出現的動機,以及集體的恐懼,到底這些法律問題、革命情感問題應該如何找到一個大家彼此融通的介面,他認為這些都是非常好的思考,也相信越是糾結的議題越是寶藏,歡迎各位到他的臉書一起進行不罵人的討論。
=========================================================
太陽花學運昨天上凱道可說大成功,除了群眾自制,外界也歸功於總指揮林飛帆的領袖魅力,讓大家言聽計從,他首度面對數十萬人超大場面,毫不怯場,不看稿能講17分鐘,又能言之有物,支持者叫他「帆神」,綠營誇獎他有大將之風,大學好友形容他,台下還會害羞,但上了台就不一樣,說話非常有感染力。
一踏出立法院,林飛帆就把濟南路靜坐現場,變成了偶像見面會。
尖叫、歡呼、鼓掌聲源源不絕,不管本人是不是比電視帥,不分男女老少紛紛搶拍,林飛帆儘管維持淡定表情,但邊走邊受訪的過程中,還是忍不住舉起左手,向群眾致意。
只怕從無政治人物離開立院時,能感受陣仗這麼大的加油場面,一股「帆神」旋風,正隨著反服貿運動而來。
台北市議員(民)莊瑞雄:「非常有頭腦,尤其是昨天的一個演說,面對50萬的群眾,那種大將之風,穩重,口條又那麼清晰,我相信如果對比,一般的政治人物來講的話,都還可能有過之而無不及。」
民進黨議員誇讚這位後起之秀,也感嘆時代對年輕人不公平,就算是「帆神」,踏入職場,照樣得對22K低頭;林飛帆帶頭佔領立院一戰成名,其實在這2、3年來,他一直關心公共議題。
大學生權利小組代表林飛帆(2011/8/2):「還是有8成的大學有刊物審稿的,相關的罰則跟規定。」
台大政研所學生林飛帆(2012/5/7):「瘦肉精有什麼樣的風險,狂牛症有什麼樣的風險,到目前為止,我們政府到現在,都還沒有做這樣的說明。」
台大政研所學生林飛帆(2012/5/31):「你就不被承認是勞工,所以不能保勞保對....對,這是一般普遍的情況。」
反媒體巨獸召集人林飛帆(2012/8/10):「拒絕媒體巨獸,捍衛新聞自由。」
從媒體壟斷、美牛到學生權益無役不與,去年7月31日,早就因為反服貿,嘗試闖入立院,當場被逮,如今能從街頭抗議的年輕學生,一躍成為網路世代領袖人物,看在大學好友眼中,並不意外。
林飛帆台大學妹戴瑋姍:「其實飛帆私底下,是一個很親切的大男孩,他跟我們講話的時候,甚至會靦腆的笑,會常常講到害羞,但他在台上完全就會變一個樣,就是一個很有魅力的領導人,他在講話的時候,他很能夠抓住別人內心的感覺,然後講出感動人的話。」
太陽花學運上凱道,從集結到散場,幾乎遵守和平非暴力原則,除了群眾展現民主素養,林飛帆的領袖魅力也功不可沒。(民視新聞劉松霖、陳澱典台北市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