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蔡肯定學運守護台灣民主
〔記者李欣芳、俞肇福/綜合報導〕二十五年前的四月七日,「自由時代」雜誌創辦人鄭南榕以自焚的方式追求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民進黨主席蘇貞昌、前主席蔡英文昨都追憶鄭南榕,蘇表示,二十五年前的火,開啟了言論自由的道路,也埋下許多種子,今日盛開成美麗的太陽花。
蘇貞昌昨表示,鄭南榕逝世二十五週年,這些日子以來,民主的種子在這片土地上成長,我們明白言論自由的必要,我們知道民主自由的可貴。太陽花學運延燒至今,我們看見許多珍貴的價值,台灣的孩子們同樣捍衛著民主和程序正義,延續著鄭南榕等前輩堅持守護的自由。
蔡英文也表示,四月七日自由日,也就是鄭南榕殉道的紀念日。新一代青年,正在國會裡外為鞏固台灣民主而打拚,他們身體力行正是對「自由日」的最好詮釋。
蔡英文指出,鄭南榕以全幅生命追求的是一個尊重自由與人權的民主共同體,而做為一個民主國家的自由人,最高的倫理就是維護鄰人、同胞,乃至世人的自由。
四月七日 高市訂為言論自由日
此外,一九八九年四月七日,鄭南榕在位於台北市民生東路的自由時代雜誌社自焚,鄭南榕家屬這幾年都在新北市鄭南榕自由之翼紀念墓園舉辦追思會;昨天的鄭南榕殉道紀念會包括前行政院長謝長廷、高雄市長陳菊、前駐日代表許世楷、立委姚文智、台大醫師柯文哲夫人陳珮琪等人與會。
陳菊會後表示,因為有鄭南榕犧牲生命,才有台灣如今的言論自由,高雄市府已將四月七日訂為言論自由日,她希望立法院儘快通過立法,全國統一將四月七日訂為「言論自由日」,紀念鄭南榕為台灣的付出。
鄭南榕基金會董事長許章賢表示,愈來越多年輕人理解鄭南榕殉道精神,也體認自由是每個時代都要費心爭取與維護的課題,盼學運學生勇敢走下去,鄭南榕精神隨時與他們同在。
========================================
學運後危機感 謝長廷籲開黨是會議
反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學生團體自3月18日起占據議場,4月10日晚間6時將退出議場。
謝長廷上午在臉書(facebook)表示,這次學運,雖然民進黨籍立法委員很辛苦也有貢獻,但也有不少人指責民進黨被動消極,明顯邊緣化,甚至有無能力守護台灣未來也遭質疑。
民進黨發言人林俊憲說,尊重謝長廷看法;民進黨人士表示,明天民進黨中央常務委員會,將提案討論學運後續因應作為。
民進黨中央執行委員洪智坤說,支持開黨是會議,但謝長廷與民進黨主席蘇貞昌、前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應開誠布公一起討論、解決問題,如果只是做做樣子,就沒有召開必要。
民進黨籍立委林淑芬也在臉書發文表示,民進黨不能假裝學運發動與民進黨失能無關,「為何議會路線失能、無能的檢討報告也該交出來了吧」。
她說,民進黨更重要的還是反省,從學運中檢討路線,找出問題癥結。如果這功課再不作、再不反省、距離被人民拋棄的日子也不會太遙遠。
民進黨籍立委黃偉哲說,民進黨在這次學運找不到自己的角色,涉入太多怕學生被抹綠,涉入太少又怕民進黨被抹白,顯得有些尷尬。
他說,學運落幕後將回歸立法院議場,民進黨要展現、好好做個監督者的角色。
===================================================
旺報【特派員羅印冲╱北京報導】
反服貿抗爭活動持續延燒,北京如何看待與定調成為兩岸各界關注的焦點。大陸國台辦直屬新聞網站「中國台灣網」推出深度報導,揭露「太陽花學運」為「台獨之花」,希望台灣學生擺脫「台獨意識」的侵擾,重新回歸理性。
中國台灣網由國台辦直接管轄,網站報導與評論,向來被視為官方涉台政策的重要指標,該網也列名大陸國務院系統之重要新聞網站。
在這篇《關注:當反服貿學運與台獨相遇》的深度報導中,北京明確定調太陽花學運與台獨運動密切相關,認為這場學運,充斥著台獨言論和標語,可謂「綠影幢幢」、「獨味濃郁」。
報導指出,學運領袖林飛帆不僅被媒體爆出與民進黨前主席蔡英文的相關聯繫,同時根據影像網站內容,林飛帆挑明表示主張台灣獨立;學運也得到台獨大老辜寬敏支持,在學生占領立法院後,他宣稱「台灣有希望了」。
林飛帆要求先通過民間版的兩岸協議監督條例,但該版高舉監督之名,實則企圖凍結兩岸交流,應改為《兩岸關係凍結條例》。學運以反服貿為手段,以制定條例為工具,在華麗辭藻包裝下推動台獨;太陽花既是台獨之花,其他學生還要繼續挺下去嗎?
報導稱,台獨在台灣原本隨著領導人老化、弱化,逐漸凋零,林飛帆等人為台獨完成了世代交替,讓台獨藉由反兩岸經貿交流,再度躍上了檯面。反服貿被台獨運動「借殼上市」後,民進黨從想收割反服貿學運成果,反而被台獨捆綁得更加厲害,進而翻攪整個台灣。
近年兩岸經貿關係日益緊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步入正軌,壓縮台獨空間。現今台灣陷入挺服貿和反服貿的無休止爭議,正中台獨下懷;兩岸各界應提高警惕,防止台獨藉機還魂。
台灣自詡民主政治,然而民主不僅在於社會的多元化,更在於民眾成熟、理性、文明的政治素養,在於是否具備明辨是非、追求進步的能力。台灣社會,特別是青年一代,不能任由民粹政治和台獨意識侵入思維和靈魂,成為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文章最後指出,希望參與學運的學生,重新回歸理性、有序的正軌,發揮自身的聰明才智,為台灣社會發展做出實質性的有益貢獻,成為支持和推動兩岸和平發展的正能量。
=========================================================
〔自由時報記者王文萱/台北報導〕台大法律系榮譽教授李鴻禧昨天前往立法院探視學運學生,並贈送學生代表林飛帆、陳為廷各一本《憲法與人權》,感謝下一代為台灣的努力。
陳為廷召開公民憲政記者會時打趣地說,李教授送的書讓他們「坐牢時可以看」,但他們都不希望坐牢時才看,「希望現在就能有機會召開『公民憲政會議』,落實憲政的改革」。
李鴻禧表示,他要向立院的學生們道歉,因為他和立委陳唐山、前立委蔡同榮等人努力不夠,讓台灣這一代年輕人,「來這流血、流淚、流汗,說不定還有牢獄之災」。
他並說,近十年來,他擔心新生代會變成草莓族,不關心國家大事,但他現在很愧疚,因為這些學生和他的世代一樣流血、流汗、流淚,甚至更有智慧,學術界當年敢站出來的人很少。
李鴻禧說,此行也來看看他的學生林佳龍、顧立雄、賴中強、黃國昌及蔡英文等人,「為什麼這麼好的工作不做,要來當『保鑣』,不過『保鑣』也滿危險的」。
他指出,台大法律系重要的老師都站出來了,總統馬英九再這樣下去,「反而把事情鬧壞」,希望政府能好好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