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無具體承諾 繼續佔領國會
〔自由時報記者曾韋禎、王寓中/台北報導〕「三三○捍衛民主、退回服貿、人民站出來」凱道集結行動,展現強大驚人的氣勢,學生領袖林飛帆昨晚在凱道宣示,大家已經創造台灣歷史永遠不可能抹滅的一頁,也對台灣與中國之間的關係下了新定義,那就是「台灣的未來屬於所有台灣人民,由我們自己決定」。他說,由於馬英九始終沒有對學生的訴求作出具體承諾,所以學生無法停止佔領國會,將會堅持下去。
林飛帆強調,「人民是這個國家的總指揮」,而現在大家要指揮的對象,就是一個已經脫序的政府,「馬總統,請你接受人民的指揮」。
創造台灣歷史 不可抹滅一頁
這場凱道集結活動,從白天進行到晚上,學生領袖陳為廷演講時痛斥,馬英九完全沒有回應學生四大訴求,不斷說要對話,卻都沒正面回應,以為可以繼續用過去的方法來對付學生、擊垮學生,「我們都不怕」。他強調,反服貿是場專斷獨裁與民主深化之爭,人民有權參與兩岸事務,當自己的主人。
林飛帆昨晚七時許站上凱道舞台時一度紅了眼眶,他表示,過去在議場內的十三天,有人流過淚,街上的同學也流過血,很多夥伴都說想回家,但終究沒有離棄,堅持下來守住國會;周遭還有同學露宿街頭,也陪大家整整十三天。
林飛帆認為大家已經創造台灣歷史永遠不可能抹滅的一頁,對於憲政體制、民主制度提出最深刻的反省。也對台灣與中國之間的關係下了新定義,那就是台灣的未來屬於所有台灣人民,由我們自己決定。
學運成就 屬於所有參與公民
林飛帆表示,這個運動的成就不屬於任何個人,而是所有的夥伴、同學、公民,大家都是總指揮,需要被指揮的對象,是一個已經脫序的政府。他強調,馬英九在前天的記者會,言語溫柔、面帶微笑,彷彿已經聆聽到人民的聲音,但始終沒有具體承諾,所以佔領國會還是無法停止,會堅持下去。
林飛帆重申學生四大訴求,包括一、退回服貿;二、制定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而且是專法不是行政命令;三、先立法再審查;四、召開全民憲政會議,要求馬出面回應學生的訴求。
林飛帆並要大家看看周圍的人,各留下七個人的聯絡方式,排好班表到國會報到;雖然凱道行動必須在昨晚七時結束,但還是要馬英九能夠聆聽人民的聲音。
====================================================
陳為廷:人民共同決定要如何與中國往來
今天330凱道大遊行的主舞台上,佔領立法院行動的領導學生之一陳為廷說,抗議學生沒有不要與中國往來,應該是由人民共同決定要如何與中國往來,並做自己的主人;陳為廷並呼喊口號「退回服貿、捍衛民主」,「同胞要團結、團結真有力」,並要求馬英九面對群眾、回應訴求。
陳為廷表示,學生已佔領立法院13天,衝進去時從沒想到會走到今天這一步,這13天裡,議場很多同學承受前所未有的壓力,平均年齡不到25歲,有些第1次參加學運,但這段期間他們必須受媒體24小時的轟炸、擔心警察隨時攻堅,但最後都撐了過來。
陳為廷說,過去這段期間,政府一方面說要對話,一方面卻對學生訴求沒有正面回應,以為用這種方式就可以擊垮他們。他說當他宣布禮拜天要上凱道,有人問如果人少怎麼辦,他回答:「幹,就讓他人多啊!結果今天人真多很多。」馬英九、金溥聰以為用過去的手段就可對付這些年輕的學生,其實民眾不怕,今天大家集結在這裡已經展現人民意志。
陳為廷進一步指出,前一天馬英九說要召開記者會,時間一延再延,還跟媒體說已經回應學生訴求4項中的3項,但先立法再審查,馬英九根本不可能做到,因服貿協議已經拖9個月,時間太久了;第二,馬怕有失國際信譽,所以不肯答應,馬英九到底在怕什麼?因為他與北京政府已有了承諾,北京要求他在6月前通過服貿,所以不給人民參與空間,他所追求的根本不是台灣人民的未來,而是他與中國政府的共同協議及他的歷史地位。我們沒有要拒絕與中國往來,但是台灣人民應該要能決定如何與中國往來,能做自己的主人。(沈能元、蔡孟修/台北報導)